8月22日清晨6時
薄霧尚未散盡
中山河的水面上已響起引擎的轟鳴
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與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登上執法艇,開啟了當日的水域清障工作。這場從濱海船閘延伸至運鹽河底的聯合專項行動,正為全長62.5公里的中山河“舒筋通絡”。
“各船注意,按預定區域展開排查,發現地籠、沉船立即上報!”隨著執法艇上的指令下達,四艘施工船舶與兩艘執法艇迅速分頭行動,在寬闊河面形成扇形作業區。執法人員手持長桿網勾,細致搜尋水面及水下障礙;遇到隱蔽的漁網地籠,便用專業工具精準定位、打撈。陽光下,他們在船頭來回穿梭,汗水很快浸透了制服。
高溫炙烤下,后勤保障組的防暑物資成了“及時雨”。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用品整齊碼放在保溫箱中,由執法艇逐一向各作業點運送。“來,先擦擦汗,喝瓶正氣水再干活!”隊員們分發物資時不忘相互叮囑,冰涼的毛巾拭去過往額間的汗水,薄荷味的清涼油輕抹太陽穴——這些簡單的舉動,讓連續作戰的隊伍始終保持旺盛斗志,也為這場高溫攻堅添了份暖心保障。
此次行動采用“水上巡查+精準清理+集中處置”模式,對水域開展拉網式排查。“這些地籠不僅破壞魚類繁殖,還會纏繞過往船只的螺旋槳,隱患極大。”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員一邊將一只長達5米的地籠拖上船,一邊介紹,“我們清晨出發,就是為了趁水位穩定時高效作業,確保清理無死角。”
正午11時,執法隊伍在臨時??奎c短暫休整。船艙內,大家捧著盒飯匆匆用餐,話題卻始終圍繞清障進展。“自8月11日起,我們每天都在進行拉網式排查打撈。”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黨委書記、副大隊長王亞海翻開筆記本,密密麻麻的標記清晰記錄著每處障礙的位置與處置方案。短暫休整后,引擎聲再度響起;直至暮色漸濃的19時30分,忙碌的身影才伴著余暉收隊。
截至目前,聯合執法隊伍已清理地籠等禁用漁具4000余只,打撈沉船11艘。這場持續十余日的攻堅行動,不僅讓水域生態重煥生機,更掃清了通航路上的“絆腳石”。兩部門明確表示,將以此次專項行動為起點,構建常態化巡查機制,讓中山河“水清、岸綠、航暢”成為常態,讓這條黃金水道永遠流淌著生機與活力。
來源:濱海日報
歡迎光臨 濱海論壇 (http://www.kuangkuangku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