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但那么多運動項目,哪個性價比最高?哪個對長壽更有益?
歐洲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對此做了研究,發現“最延壽”的運動是球拍運動。結合研究和多位專家觀點,列出球拍運動的優勢,并教你科學運動。
研究發現球拍運動最延壽
這篇發表在國際期刊《老年科學》(GeroScience)的研究對專業運動員的壽命數據進行分析,揭示了運動類型與壽命延長之間的聯系。
研究人員納入了183個國家的95210名運動員和44個運動項目,計算分析后得出結論,球拍(揮拍)類運動在男性群體中將壽命延長了5.7年,女性則延長了2.8年。
不僅如此,與之相關的全因死亡率降低達47%,游泳和散步雖好,但僅分別降低28%和36%,球拍運動的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幅度更是高達56%。
球拍運動,從頭到腳修復身體
球拍運動兼具了力量、平衡、靈活和柔韌性的鍛煉性質,屬于強度適中型運動。尤其是隔網性運動又屬于無身體接觸、技能主導的團體性活動,趣味性強,兼具社交屬性,對于促進身心健康均有顯著作用。
有益心血管
不僅有助提高心肌供氧能力和心臟功能,降低血壓、血脂、血液黏稠度以及身體炎癥水平,還能改善機體代謝。
健腦護眼
在擊球前,眼睛要判斷球路,大腦快速對球速、角度、力量等作出判斷,神經系統將綜合分析結果快速傳遞給運動系統,調動相應肌肉群完成一系列動作。
緩解頸椎病
長時間伏案工作或玩手機的人,頸椎大多出現僵硬。打羽毛球時,頸部肌肉能從中得到拉伸,從而緩解肌肉緊張與疲勞。
提高身體靈活性
在打球、接球的過程中,身體迅速擺動,能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敏捷性和協調性。
改善情緒
揮拍運動趣味性和互動性強,通過奔跑和變換身體姿勢感受接球的互動,當擊球者贏球時會有一種滿足感,能極大愉悅身心。
球拍運動要防6種傷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茍波表示,球拍類運動也有一定風險,易引發多種損傷,以下幾種最常見:
肩部損傷
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肩袖損傷等,往往源于揮拍時反復做抬肩、旋肘等動作,超過關節正常生理范圍,且伴隨高強度的爆發力和大負荷的運動量。
手腕挫傷
摔倒后手撐地、揮拍時過度壓腕等可導致手腕挫傷。
肘關節損傷
“網球肘”發生率較高,主要是頻繁做前臂旋后、伸腕等動作,以及過度屈腕發力所致。
腰部損傷
主要包括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等,多是腰部過度扭轉、快速用力等導致。
膝關節損傷
運動中膝關節常需在半屈曲位(關節不完全屈曲也不完全伸展的狀態)完成扭轉,此體位下的膝關節穩定性差,容易受傷。
下肢損傷
在起跳、落地、急停、急轉時,因地面不平、肌肉力量不足、動作失誤、注意力不集中等,引起跟腱斷裂、小腿三頭肌撕裂、踝關節扭傷等。
建議做球拍運動時要做好以下準備:
1 選對場地與裝備
最好在有龍骨地板或塑膠場地上運動,避免水泥、瓷磚等硬地,減少關節勞損。同時,根據自身技術、打法、能力挑選適合的裝備,關注球拍的重量、揮重、平衡點、線的磅數等,可輔助使用護膝、護踝等護具。
2 做好熱身與拉伸
運動前要先進行熱身,常采用慢跑、操類運動進行神經肌肉動態激活;運動后,可采用按摩或靜態拉伸放松,消除疲勞,促進恢復。
針對肌肉承受較大負荷的部位,如大腿、小腿、手臂等,拉伸到最大幅度時保持20~30秒,重復2~3次。
3 掌握正確技術動作
研究顯示,技術動作不合理導致的損傷占1/3以上,是首位運動傷害原因。每項運動、每個動作都有不同要求,建議開始運動前請專業教練進行規范指導,或通過視頻學習正規動作要領,再做鍛煉。
4 適量鍛煉,增強體能
身體疲勞會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引起多種急性損傷。建議一周運動3~5次,每次時長控制在45~60分鐘,以身體可承受、運動次日感覺精力充沛、無疲勞感為宜。
重點增強核心、肩部、手臂和腿部肌肉的鍛煉,評估并加強自身“弱點”環節,提升運動能力。
來源:生命時報
歡迎光臨 濱海論壇 (http://www.kuangkuangku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