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rrtx"></form>
<noframes id="drrtx">
    <address id="drrtx"><listing id="drrtx"><listing id="drrtx"></listing></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drrtx"><listing id="drrtx"><listing id="drrtx"></listing></listing></address>

      濱海論壇

      標題: 鹽阜大地最閃亮的坐標 濱海縣濱海港鎮振東村:捍海忠魂昭日月 振東新景映初心 [打印本頁]

      作者: 易木天行    時間: 2025-8-28 17:29
      標題: 鹽阜大地最閃亮的坐標 濱海縣濱海港鎮振東村:捍海忠魂昭日月 振東新景映初心

      濱??h綿延的海岸線上,一道捍海長堤橫亙海天之間,雖歷經漫長歲月,卻依然閃耀著為民造福的熠熠光輝。它就是著名的宋公堤。

       

      海堤蜿蜒,守護著一個以革命烈士命名的村莊——振東村。陳振東烈士為筑堤而來、為筑堤而死,在這片他曾經英勇斗爭、壯烈犧牲的地方,紅色精神早已生根發芽,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戰火魂】

      碧血鑄成捍海功

       

       

      陳振東,原名陳鎮東,生于1917年,福建泉州南安人。少時隨家人僑居菲律賓,上世紀30年代中期回國到上海求學。在學校黨組織影響下,他積極參與抗日救國運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陳振東奉命撤退到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同年年底到蘇皖邊區阜寧縣任職。

       

      抗戰時期,由于海水內退且沒有堤壩阻擋,當地村民飽受海潮襲擾之苦。為抵御當時阜寧縣東北地區經常發生的海嘯災害,1941年,縣參議會決定修筑沿海大堤,時任鹽阜區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八灘區區長的陳振東擔任現場指揮。

       

      經過緊張的籌備,海堤北段工程于1941年5月正式開工。陳振東夜以繼日地忙著布置工作任務,組織糧草運輸,調撥施工物資,檢查施工質量,同民工一起挖土推車,同區隊戰士一起站崗放哨。然而,國民黨及敵偽在政治上所進行的陰謀破壞從來沒有停止。1941年7月的一個晚上,陳振東被以“區隊警衛班長”身份隱藏在身邊的土匪爪牙李學正出賣,當地土匪將其綁架至射陽合德據點。匪首顧德揚威逼利誘,妄圖迫使陳振東投降,并供出內部機密。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陳振東堅貞不屈,誓死不從。

       

       

      最后,心狠手辣的顧德揚匪幫竟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將陳振東殺害。臨刑時,陳振東鎮定自若,視死如歸。在英勇就義之際,他面對海堤方向,放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消滅土匪、強盜!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一條24歲的年輕生命,就此犧牲在他守護的海堤上。1945年,經阜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批準,將烈士戰斗過的地方命名為振東鄉,現為濱海港鎮,但仍保留濱海港鎮振東村的地名。濱海港鎮境內還設有振東初級中學、振東中心小學等。

       

      【振興圖】

      沃土綻放振興顏

       

       

      8月25日傍晚,涼風吹拂。村民走出家門,來到新建好的文化廣場上,或聚在樹下談天,或跟著節奏跳起廣場舞,或在健身器材上活動身體,音樂聲、聊天聲,交織成振東村獨特的幸福樂章。

       

      近年來,該村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聚焦村莊清潔、設施完善,因地制宜開展村容村貌整治,硬化道路,新建村衛生室和文化廣場,電網、網絡等設施實現全面升級。“現在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晚上出門有路燈,我們出行方便多了。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生態環境各方面都不錯,平時來村黨群服務中心辦事,村干部服務熱情周到,我們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村民張大爺談起村里的變化,臉上滿是笑意。

       

      走訪村里的低保戶,了解國家和省、市民生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振東村民生專干吳大豐的一天忙忙碌碌:“烈士們用熱血守護了這片土地,我們應該守好這份為民初心,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種糧大戶帶動規?;N植,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增加收入,低保戶實現全兜底,老人有了新農合保障……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2024年,村集體收入超60萬元。

       

       

      先烈精神激勵后人奮進。“振東村有著深厚的紅色底蘊,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將在烈士精神鼓舞下,團結一致,奮力拼搏,以實干精神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村黨總支書記何紅慶說,“我們將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學習,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利用好紅色資源,讓紅色精神融入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在產業發展、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振東村變得越來越好。”

       

      【青春志】

      薪火賡續譜新篇

       

       

      “陳振東烈士是福建泉州人,小時候就和他的家人一起移居去了菲律賓生活……”陳振東烈士事跡陳列館里,講解員高鳳雪正講述著烈士生平。今年34歲的高鳳雪自婚后定居振東村,陳振東烈士的故事便時時在她耳畔縈繞,烈士的形象也在她心中漸漸清晰。去年,她正式成為烈士事跡陳列館的講解員,從一位傾聽者變成講述者、傳承者。

       

      “其實一開始,我對烈士故事的了解并不深。”回顧這一年,高鳳雪感慨,“多虧了村里的黨員干部和村民們,常常給我講一些他們記憶中的故事。通過村里的資料和大家的幫助,我相信我會成為一名合格的講解員,把烈士的故事傳得更遠、更響。”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振東村始終將紅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定期邀請村里的老黨員走進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給孩子們講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烈士事跡。每年清明節,還會組織開展集體祭掃活動。“陳振東犧牲前還說,我就是為了修海堤來的,今天死在海堤上,也是值得的,死得其所,沒有什么遺憾的。”今年74歲的老黨員王正超說起那一段故事,仍然十分動情,正在陳列館里參觀的村干部和講解員紛紛駐足聆聽。“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陳振東烈士的事跡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動和鼓舞。”振東村民兵營長趙以華說:“他的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要守護好這片他曾經奉獻生命的熱土。”

       

       

      烈士的故事從未遠去,而是化作滋養鄉土的精神養分。村黨總支書記何紅慶表示,先烈們的不屈意志早已融入鄉村血脈,成為這片土地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精神密碼。我們將把對先烈的追思轉化為實際行動,奮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

      來源:登瀛觀察

       






      歡迎光臨 濱海論壇 (http://www.kuangkuangku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
      国产精品爱啪在线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