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是愛一個人,對方越是不愛自己?
其實這違背了心理學定律。
心理學家霍斯曼曾經提出過互惠定律,所謂互惠定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社會交換,等同于市場上的商品交換。
我們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自己的付出,或者大于自己的付出,要么是賺了,要么是回本的。但對于付出的那一方來說,你賺了,對方顯然是吃虧的。
基于此,如果你拼命地對一個人好,而對方卻無法回報,那么他便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從而對你疏遠。
因為他沒有付出太多,得到的卻負荷了,他是賺便宜的,除非他本身并不在乎你是否吃虧,否則一定會產生心理壓力,從而選擇逃離,以此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那些總在感情中受傷的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過于愛一個人而忘了愛自己,而她們之所以將愛情看得太重,無非是因為本身缺愛的緣故。
因為太過缺愛,所以對方但凡對自己好一點,就會輕易地淪陷。
一個人越是缺少什么,越是過分在意什么,如果缺愛,就會在意愛,可正是這種過分的在意,讓她們很容易就在感情里受傷,因為對方玩弄她們的感情,簡直太容易了。
愛情不是等價交換,再愛一個人也要愛自己。
我們經常會見到很多人,在深愛一個人時直接失去理智,正如很多人說的墜入愛河或墜入情網,這種意亂神迷會讓人失去最基本的判斷力,很容易就會讓自己受傷。
因為你很容易就會被對方牽著走,因為太過在意對方的感受和想法,而完全忽略自己的需求,以至于到最后,直接失去了自我。
可這樣做并不能讓對方因為你的付出而更加愛你,反倒只會適得其反,因為你的愛已經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他不僅不會回饋于你,反倒只會逃離。
這就警醒我們,無論多愛一個人,都不能忘記愛自己。愛情不是等價交換,不是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有時候你越是付出,越是容易血本無歸。
太過忘我的愛,只會給對方造成壓力,從而適得其反。
愛情里,只要心甘情愿一切都會變得簡單,如果你本身是不求回報,只是單純地因為愛而愛,那么無論對方做什么,都不會對你造成影響。
可這樣的大公無私,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很多人愛一個人,并非毫無目的,而是希望得到同等的回饋,如此一來,就會變得極其被動。
如果一直單方面地付出,卻得不到任何的回報,時間久了就會覺得特別的壓抑,總有一天,會因為看不到希望而徹底地絕望。
沒有人的感情是廉價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也不是為了某一個人而讓自己變得卑微,人生當中除了愛情以外,還有很多別的事是值得我們去做的,與其在感情上耿耿于懷,不如瀟灑一點,果斷地放開。
越是愛一個人,對方越是不愛你,無非是因為四個字而已:互惠定律。弄明白這一定律背后的道理,就能明白愛人先愛己有多么重要。
希望往后的我們,無論多愛一個人,都不忘記愛自己,守好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堅定不移地活出自我。
總會有一天,會有人愛上你本來的樣子,無需任何形式的討好、取悅和迎合,只是因為你是你。到那一刻,你就會明白以往的委曲求全,全都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