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不是真愛,看兩個字就清楚了
人一生總是在不斷地尋找,幼年時饑渴,尋找食物;青年時饑渴,尋找愛情;中年時饑渴,尋找人生奧義;老年時饑渴,尋找人生的安寧。
在這其中一直都無比重要的,是尋找真愛。人人都向往那一份真摯純真的愛,無論是愛人之愛,還是友情之愛,還是親情之愛,又或者是宗教式的博愛,人人都向往真正的愛,無論是幼年、青年、中年還是老年。
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曾經這樣寫道:“愛情與成熟度無關。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敗;
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由此可見,愛情與成熟度無關,只跟一個人的內在人格有關。
愛情與一個人的成熟度并沒有關系。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一個人在工作與人際關系上已經相當成熟,并且擁有足夠的和各樣復雜的人打交道的經歷,但是他仍然不會愛人,仍然不知何為愛情。
因為并不是隨著年齡增加,一個人對愛的理解和愛的能力就遞增,一個人的成熟度與愛情之間并沒有正向相關關系。
愛情,首先是建立在完全的人格的基礎之上。
完全的人格,也并不是人生來就具備的。有的人,或許天生性格暴戾,或許天生性格中缺少柔和,或許生來時心里缺少對事物的理解,或許缺少對他人的認同,或許缺少與悲傷的人共情的能力。
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缺失,人人都有生來缺少的靈魂碎片。或許有人認為,這種程度的缺失無關緊要。實則不然,每一種人格缺失,都會影響到我們體會愛以及去愛人的能力。
譬如說,天生性格暴戾的人,或許能夠在人生經歷中體會到四面八方傳遞過來的愛,但是卻很難自己去愛人,不然是暴戾影響了自己的言語表達,不然就是由于性格不被理解和認可。
再譬如,生來不會與悲傷的人共情的人,在表達愛時,或許連最基本的理解和陪伴都無法做到。
沒有人會需要一個當自己痛哭流涕時在一旁歡然唱歌的人,也沒有人會贊同這樣一個無法體會悲傷的人,當最基本的陪伴都成為奢侈,如何再談真愛呢?
天生缺少對他人真摯的認同的人,或許能和他三言兩語地講上幾句無關緊要的話,類似于天氣如何,或者某家餐廳的服務好不好。但是當涉及到對靈魂的了解跟認識時,便得不到此人發自內心的真正贊同和欣賞。
當兩個人之間并沒有真誠的相互欣賞時,愛情就無從談起。
所以,每個人缺失的人格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去愛人的能力,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那么每種對愛人的努力都會失敗。
換言之,兩人是不是真愛,能不能愛得長久,看兩個字就清楚了,那就是人格。
假如天性暴力的人不努力修復自己的人格缺陷,那么他的愛情可能在兵荒馬亂的日日爭吵中灰飛煙滅、煙消云散,會在彼此的信任透支中被消耗殆盡。
你見過雞飛狗跳的婚姻生活嗎?它們往往也在雞飛狗跳中結束。因為沒有人能夠一直承受暴力帶來的傷害,無論是言語上的暴力,還是行為上的暴力,又或者是肢體語言上的冷暴力。
假如天生缺少共情能力的人不努力修復自己的人格缺陷,那么他的愛情可能難以開始,即便是幸運女神降臨到他身上。
某位被他的一些外在表現所吸引的男士或者女士來到他身邊,他的愛情也仍舊會在無法給予伴侶陪伴中難以為繼。
共情能力不僅僅是體會悲傷而已,它更是愛人的能力的證明。
假如一個人想要去愛,卻不能夠給予自己愛人以情感上的任何陪伴或者有益處的幫助,那么這樣的愛,真的是愛嗎?
假如天生缺少對他人真心的認同,不努力修復自己的人格缺陷,那么他的愛情是虛偽的。因為他沒有辦法用真心去欣賞和認可自己的伴侶,也沒有辦法真心地和伴侶進行任何靈魂深處的交流和了解。
這樣的人以自我為中心,只對自己感興趣,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對他人的生活和人生一概不愿參與。這樣的人,真的能夠尋找到真愛嗎?
因此,修復和建立起完全的人格,絕對是愛人的第一步。也是愛自己,認識自己,勇敢地做自己的第一步。
一個能夠真誠的、有秩序的、勇敢愛人的人,一定是人格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最了解什么才是愛,因為人格健全的人首先愛自己。如果不愛自己,不讓自己的靈魂先體會到被愛的感覺,人又從何得知什么樣是愛呢?又從何得知如何去愛他人?
人格的獨立,就像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事先準備一樣,當自己準備好迎接愛情了,真正的愛情才會降臨。也只有當自己準備好了,才不會辜負愛人的真心,也不會讓丘比特浪費這寶貴的一箭。
愛人的能力,并非口頭練習就能得到和掌握,乃是需要謙虛地、慢慢地操練而得。這樣的操練,就是從自己開始,從愛自己開始,去逐步練習愛的功課。
當一個人能夠在愛自己這件事上得到足夠的能量與滿足,他也才能在自己的愛情里得到滿足,才能夠坦坦蕩蕩地,自由地去愛人。
無人不向往春風,因為春風自由,無人不向往大海,因為大海坦蕩。
愛的道理也是這樣,只有當自己找尋了靈魂的碎片,補齊了人格的缺失,找到了完整的自己,并且給予足夠的接納和充足的愛意,才能真正的擁有愛人的能力,并且勇敢地發現真愛。
真愛一定是兩個完整的人相愛,若想得到,請先讓自己的人格健全起來。#情感自信潮# #筆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