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走著走著,為什么沒有朋友了呢?
作家賈平凹在散文集《自在獨行》中,為我們做出了解答。
賈平凹認為,大多數朋友的本質都是利益之交,他們的存在并不是為了解決你的孤獨,而是在分割你的利益。
你就像餐桌上的一條魚,在被人一點點地分食著,他們才不會在意你有多疼,只會在意你還有多少肉。
等到你的肥肉所剩無幾時,那些曾經對你阿諛奉承的人,也便沒了蹤跡。你所得到的,不過是被瓜分的痛苦,以及他人轉瞬離去的無奈而已。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甘愿做這條魚,渴望有一天能做分食的人。
但到了一定年紀,你會發現自己厭倦了,因為這樣的模式根本沒有給你帶來多少滋味,大多數時候,都是你一個人在單打獨斗。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讓別人分食呢?
多條朋友多條路,是我們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一句真理??涩F實會告訴你,沒有多少人能給你指出明路,他們恨不得自己先跑向前去,怎么會顧得上你?終其一生,你還是要靠自己去挖掘。
正如賈平凹所說:人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就像磁石與鐵塊,你若是具有磁力,那么優秀的事物自然被你吸引而來,你若是沒有磁力,那么你什么也抓不住。
你若是有能力,那么條條大路通羅馬,你若是沒本事,每條大路都行不通。與其寄希望于別人,不如努力提升自己,所以我們不會再去結交那些利益之交,只會與真心的朋友相處。
可是,真心的朋友,又能留住多少呢?
有些人,匆匆來到了你的生命里,但又匆匆離別,待反應過來時,他們已經消失在人海。
還有些人,一直留在了你的生命里,只不過,他們始終無法走近你的心。
賈平凹曾將真心朋友分為生活關照型和精神交流型,生活關照型的朋友能夠幫助你解決生活問題,但他們不懂你;精神交流型的朋友懂你的心,但他們不會順應你的生活要求。
不管是生活關照型還是精神交流型,都不可能讓你完全滿意,到最后,你還是要一個人面對風風雨雨。
倘若你總是將這些人拴在身邊,那么你只會更孤獨。因為真正的孤獨,不是沒有人陪伴,而是身處人群之中,卻沒有一個人完全懂你。
孤獨并不是一種狀態,而是內心的一種感觸,越是和不懂你自己的人在一起,這種感受越是強烈。
于是很多人放棄了一些朋友,回到了只屬于自己的世界里。在這個空間里,他們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自己,不需要強迫自己,更無需面對別人的不懂得,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暢快。
他們愛上了這種感覺,學會享受這種狀態,也因此變得更幸福。
生命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我們每個人都慢慢感知到孤獨,并融入孤獨。當你某一天真的適應了這種節奏,再也不追求所謂的朋友時,你就真正強大了。
其實,真正過得好的,往往是那些朋友很少的人。因為你不會再去迎合那些利益之交,不會逼迫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有更多時間去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因為你習慣了孤獨,不會再為任何人的離去而傷心,你的內心變得更加堅韌,你將有勇氣去面對更有挑戰性的人生。
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熱愛生活。
沒有朋友的人恰恰是如此,他們深知沒有多少朋友能走進自己的心,所幸看淡了這一切,將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他們不再渴望與任何人并肩作戰,而是努力面對一切,所以錘煉了自己的心智和能力。
到了一定階段,沒有朋友的人,反而能夠不斷開拓,最終實現人生的輝煌。
若你已習慣獨自打拼,又怎會畏懼無人的風浪呢?所有的困難在你面前,不過如此。
一個人朋友越少,往往過得越好。
當然,這里所說的“沒有朋友”,并不是永遠孤身一人,而是沒有真正的好朋友。
點贊之交千千萬萬,酒肉之交隨處可見,一般的好友來去不停,但他們都稱不上好友。
真正的好朋友,是如賈平凹所說,不見面時互相掛念,見面時自有一種默契。這種境界更強調內心的契合,很難隨隨便便達到,說不定很多人一生都沒有遇到過。
所以,大部分人都沒有真正的朋友,既然如此,何不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讓自己獨處時不斷變得強大呢?
當你明白這一點時,或許你就不會再為沒有朋友而遺憾了,你會明白,這都是你變得強大的象征。
在無人的世界里享受獨有的清歡和錘煉,或許就是往后余生,最自在的活法。
成年人到了一定境界,便會放下對朋友的執念,投入到單打獨斗的生活中。他們看起來很孤單,實際上恰恰是因為遠離了朋友之間的是是非非,而變得更加平靜、豐富。
如果你想過得更快樂,不如從正視朋友的現狀,學會享受和經營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