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女人才是真正讓人欣賞,讓人喜歡的?不同女人對此的解讀也是不同的,所以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女人。
有些女人覺得美麗的女人才是最有魅力的,確實,人人向往美麗的事物和人,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外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的提升,那么這份美麗也不過是無趣的皮囊罷了。
有些女人覺得獨立的女人最有魅力,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只有自己先獨立起來,讓自己有足夠的資本變得更加優秀,才會吸引同樣優秀的異性欣賞自己。
還有些女人覺得溫柔聽話才會更容易讓男人愛上自己,因為男人都是有征服欲望的,所以只要自己足夠聽話,就可以用溫柔去打動男人的心。
其實,不管是什么樣的女人,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有魄力,有勇氣,有智慧,都未嘗不可。
鮮少有女人會思考,我要避免什么才不會成為容易讓人生厭的女人呢?
看過了張愛玲的《金鎖記》后,深深地有一種無可奈何,因為總有那么一種女人,因為身上的一個特定的特點,最終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且還會讓自己成為讓人生厭的人。
如果讓讀者評價《金鎖記》里面的主人公曹七巧,相信更多的讀者更認同這句話,她像瘋子一樣審慎和機智。
從社會大環境的背景下看,曹七巧確實是很可憐的,年少懷春時,有眾多的追求者,那個時候的她對愛情,對未來要嫁的人,充滿了美好的幻想。
可是,最終她卻嫁給了身患殘疾的姜家二少爺,盡管婚后的生活錦衣玉食,但是她每一天的生活卻像是走在了刀尖上。
尤其是面對最后的分家時,因為丈夫的身體不受家族重視,所以導致她只分得了一點點財產。
數十年不如意的生活,讓曹七巧的內心產生了嚴重的扭曲,她自己過得不幸福,也不愿意看到別人幸福,甚至自己子女的幸福都成了她眼中容不下的刺。
貪欲,毀了曹七巧的幸福
曹七巧的家里開了一個麻油鋪子,即使家底算不上特別殷實,但是相比自給自足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曹七巧在出嫁前也算是個勤快的姑娘,如果一直保持這份樸實和勤快,即使不嫁入高門大戶,想來這一生也會是平平淡淡的幸福和充實。
但是有機會嫁入姜家那樣的高門大戶,曹七巧動心了,而這份貪念讓她徹底與原本可能會很健康和幸福的婚姻家庭告別。
最終,曹七巧嫁給了一個連坐起來都費勁的男人。
婚后的曹七巧沒有體會過正常的夫妻生活,更談不上得到丈夫的愛和關心,因為姜家之所以娶她進門,不過是為了照顧姜家二少爺。
高門宅院的爾虞我詐,婆家的苛待,對姜家三少爺的愛而不得,讓曹七巧心里生了恨,她徹底淪為了內心貪欲的奴隸。
逼迫女兒裹小腳,害她被人嘲笑;在女兒有了真愛后,唆使女兒吸大麻,拆散她跟心愛的人;逼死了自己的兒媳婦,就連最后生了孩子的姨太太也被迫吞金自殺;最終兒子也開始吸大麻,流連于風月場所。
其實,把自己的日子過成這樣悲慘的境地,曹七巧是不幸的,可這份不幸只能說是她自己選的。
曹七巧貪戀富貴,沒能得到便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最終成為了一個讓人生厭的女人。
幸福永遠與貪欲絕緣
一個有貪欲的女人,其實很難得到幸福,即使幸福,也只是暫時的,因為有貪欲的女人不懂得滿足,不懂得感恩,只想著得到更多,甚至會不擇手段,這樣無疑就把自己推到了無法回頭的境地。
曹七巧在選擇嫁給姜家二少爺的那一刻起,其實她就已經有了貪欲,但是在那樣的年代下,她想要過更好的日子這種心情可以理解。
即便過了門后生活不如意,但是她還有一雙兒女,如果她能夠好好教育子女,支持子女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那么晚年的她未必就過得不好,甚至可能在子女的幫助和贍養下能夠過得更加幸福。
不可否認的是,曹七巧這一生都在追求自己所認定的幸福,但是因為有了貪欲,讓她面臨了很多不必要的坎坷。
也因為貪欲一直在作祟,所以她生生讓自己變成了眾人眼中最討厭的那個人。
都說貪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初衷再值得祝福和肯定,可一旦心里生了貪念,那么也會讓這個人與幸福絕緣。
在看賈平凹的《暫坐》時,里面的十二個女人,任意選一個出來都是社會上的翹楚,風姿綽約,有思想,有獨立性。
可是這些女人心中也有貪念,在追求權力和金錢的時候,不忘了讓“活佛”保佑自己,她們卻忘了,真正能救她們的只有她們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也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尤其是情感需求更加細膩的女人,面對愛情的時候,面對婚姻的時候,總會有自己的需求。
然而,在追求的過程中,有很多女人沒有壓住內心的貪念,想要更多的同時,卻不想著自己先付出更多,反而總是走自認為聰明的“捷徑”。
最終的結果就是,貪婪過度的女人,不僅得不到想要的幸福,甚至還會因為這份貪婪而讓自己變得毫無原則,即使外表再美麗,也不會得到別人的欣賞和好感,只會讓別人更加厭惡自己。
縱觀我們身邊那些真正得到幸福的女人,她們也有追求,也有貪欲,但是這份貪欲卻是恰到好處的,不會讓她們只想著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施舍上,而是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和獲得。
所以這樣的女人是有魅力的,是吸引人的,是會讓人想要靠近和去愛的。有了這樣的良性循環,她們自然是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的。
張愛玲的這本《金鎖記》是那個年代社會背景下某一部分女人的縮影,即使在多年后的今天,這本書也依然值得我們去仔細讀一讀,因為從中可以找到完善自己的道路,未嘗不是對女人的一種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