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圍城》:有這個特點的男人,注定難成大器
現當代有很多作品和人物形象,為什么偏偏《圍城》里的方鴻漸,那么地深入人心呢?
原因有三。
方鴻漸的人生,雖然沒有大災大難,但總是事事不如意,畢業后碰壁,工作時受阻。
這,像極了我們自己,總要經過生活的千錘百煉,才能看清自己的能力。
方鴻漸的身上,也有很多人性的弱點。他有點虛榮,所以買了一個假證書,情商有點低,總是搞砸很多事。
這,也都是現實中我們每一個人的寫照,人無完人,誰都有弱點。
方鴻漸的心態,是一個拋物線。他本來意氣生發,經過捶打之后,認清了自己,學會了妥協,承認了平庸。
這,是步入社會后的大多數人,最常見的心理歷程。
因為這三點,方鴻漸成了當代文學里的寵兒,與其說很多人喜歡研究他,不如說,他們想通過方鴻漸,找到自己的方向,發現人生的歸途。
故事的開頭,留學回國的方鴻漸,是好多人心中標榜的對象,女博士蘇文紈,也對他青睞有加。
故事的結尾,一事無成的方鴻漸,丟掉了所有的光環,蘇文紈看到他的現狀后,一臉嫌棄,暗暗得意。
方鴻漸是個普通人,但他卻有把生活越過越差的本事,因為有很多的缺點,在他身上,被無限放大。
當然,這是錢鐘書的寫作手法。
更多的,是一種暗諷。
其中有一個缺點,幾乎影響了他的整個人生,那就是:太要面子。
回首半生,因為太要面子,方鴻漸丟掉了太多東西。正是因為太要面子,所以他難成大器,注定一事無成。
一:為了面子,放棄了真愛
回國的船上,方鴻漸遇見了鮑小姐,他主動示好,結果鮑小姐有未婚夫,方鴻漸只是一個暫時的替補。
回國后,方鴻漸在上海,遇見了此生真愛——唐曉芙。可他扭扭捏捏,不敢向前。
前者,露水情緣,他豁得出去;后者,此生真愛,他躊躇不前。
如此看來,他最后與唐曉芙擦肩,也是命中注定。
只不過,這個命,掌握在方鴻漸自己手里。
初見唐曉芙,方鴻漸便覺得她是一個真正的女孩子,單純中不失智慧,可愛中不失嫵媚。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那時的唐曉芙,是蘇文紈的表妹,而蘇文紈和方鴻漸的關系,大家看到眼里,明白在心里。
蘇文紈向方鴻漸示愛,而方鴻漸,心里藏著的是唐曉芙。
作為一個男子,他跟可以和蘇文紈說清楚,然而,轉身去追求唐曉芙。
但是呢,他沒有。
一方面,他明白蘇文紈的心意,一次次前去赴約;另一方面,他深愛唐曉芙,卻不敢邁出一步。
——“不如趁早死了心罷,給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子甩了,那多丟臉!”
這是情根深種時,方鴻漸內心深處的想法。
因為礙于面子,他沒有及時去表達心意,非要等到一切都快無法挽回的時候,他才猛然醒悟。
蘇文紈和他走得太近了,他怕她提結婚的事,于是,趕緊寫了一封拒絕的信。
此時,他再去找唐曉芙時,一切都已經變了。
本來對方鴻漸有好感的唐曉芙,看完了方鴻漸和自家表姐的這場感情戲后,自然有些猶豫。再加上蘇文紈在她耳邊說的那些壞話,火上澆油之后,她更加動搖。
所以,面對方鴻漸的深情,她說了狠話。
方鴻漸被拒絕了,他覺得沒有面子,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如果當時的他,肯放下自己所謂的男人的架子,好好解釋一番,那么,兩人的結局,可能又是另一番模樣了。
這場感情,從一開始,方鴻漸就顧忌到了自己的面子,直到最后,他都沒肯放下來。
此后的唐曉芙,成了方鴻漸此生的“愛而不得”。
原來,在方鴻漸的眼里,一場愛戀,終究也比得上一個男人的面子。
二:死要面子,最終婚姻不幸
方鴻漸和孫柔嘉在前去三閭大學的旅途中相知,方鴻漸本不喜歡孫柔嘉,可是最后還是娶了她。
這是一種對現狀的妥協,也是一種在感情上的將就。
畢竟,他錯過了自己的最愛唐曉芙,在她身上他體會到了暗戀的苦楚、失戀的痛苦后,余生,便不想去深愛哪個女子了。
孫柔嘉是喜歡方鴻漸的,這一點他應該是慶幸,和一個愛自己的人結婚,不會患得患失,反而有恃寵而驕的機會。
然而,婚姻里的方鴻漸,愛面子的程度,不比任何時候差。
兩人第一次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是遇見蘇文紈之后。
那時的蘇文紈,光鮮亮麗,在方鴻漸和孫柔嘉這對夫妻面前,擺出了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態。
事后,孫柔嘉對方鴻漸說:
——“我看破了,都是吹牛。”
——“你說她從前如何愛你,要嫁給你呀,今天她明明和趙辛楣好,正眼都沒瞧你一下,是你追求她沒追到罷!”
這句話一出,立即戳破了方鴻漸的軟肋。
他是如此好面子的一個人,怎么能允許別人這樣想自己呢?
而且,自己從來沒有在蘇文紈面前,卑躬屈膝。
所以聽完這句話的方鴻漸,發怒了,他第一次表現出粗暴的一面,并對孫柔嘉吼到:“不過,也居然有你這樣的女子千方百計要嫁給我。”
因為這次爭吵,兩人的關系冷到了冰點。
而這件事,相比較后來的各種矛盾,只是冰山一角。
方鴻漸身為一個女人的丈夫,每次發火,都是因為自己的面子受到了威脅。
她讓孫柔嘉離她的姑母遠點,是因為姑母不喜歡他,經常挖苦他。
他向來驕傲,自然不想身邊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
孫柔嘉的工資是比方鴻漸高的,但她又不能提這事,因為方鴻漸會就此翻臉。
不敢面對妻子比妻子強的事實,說到底,也是面子在作祟。
最后兩人不歡而散,方鴻漸也不肯主動認錯。
平時吵架是家常便飯,并不會造成什么無法收拾的局面,而最后那一次爭吵,方鴻漸動了手。明明自己有錯在先,他卻礙于自己的臉面,不敢輕易說抱歉。
這場婚姻原本可以走得更久一點,但方鴻漸愛面子這一點,加速了它的瓦解。
向來緣淺,奈何又添把柴。
方鴻漸會因為很多事紅臉,表面上是斤斤計較的小心眼,其實,他就是一個死要面子的玻璃心。
人生得意須盡歡啊,但方鴻漸呢,把自己的面子凌駕在了快樂、幸福之上。于是,丟了真愛,也棄了婚姻。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在喜歡的人面前彎一下腰,不丟人;在自己的妻子面前,認一次慫,也不難。
但方鴻漸,做不到這兩點。
當我們在解讀《圍城》的時候,總會替方鴻漸感到遺憾。
只是,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現實中的我們,還是以此為鑒,避免重蹈覆轍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