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不少人習慣通過體型直觀地評判一個人的健康狀態,然而除了體型,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它不僅是健康的“晴雨表”,更是預測壽命的關鍵指標——心肺功能。心肺功能越強的人,患病幾率越低,越有可能有效延長壽命。如何判斷心肺功能是否達標?有哪些改善的方法?
心肺功能的高低由遺傳因素、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及疾病狀態等多方面共同決定。性別和年齡同樣會對心肺功能有影響,男性的最大攝氧量通常比女性高10%-20%。心肺功能從30歲后每年下降0.5%-1%,60歲后加速至每年下降2%。BMI>30的肥胖人群,肺活量平均降低20%,心臟負荷增加30%。
高鹽飲食會誘發高血壓,導致左心室肥厚風險升高50%。
堅持6個月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最大攝氧量能提升15%-30%。
進行抗阻訓練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使得靜息心率降低5-10次/分。
攝入富含歐米伽-3(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劑的飲食可改善血管彈性。
除此以外,外界因素同樣會對心肺功能造成影響。PM2.5每增加10μg/m³,肺功能指標(FEV1)就會下降2%-3%;高原長期居住者紅細胞增多,但心臟負荷加重可能引發右心衰竭;長期接觸粉塵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是常人的5-8倍。
早晨醒來后,靜躺1分鐘,用手指測手腕(橈動脈)或頸部(頸動脈)的脈搏,計算1分鐘心跳次數。正常情況下應為60-100次/分鐘,長期運動者可能低至40-60次/分鐘。如持續跳動頻率大于80次/分鐘,則可能心肺耐力較差或壓力過大;若頻率小于40次/分鐘或大于100次/分鐘,建議就醫檢查。以正常速度爬3層樓(約60級臺階),觀察身體反應。若不氣喘,心率稍快但很快恢復,則心肺功能優秀;輕微氣喘,但能正常說話,表示心肺功能一般;出現明顯氣短、心跳劇烈、需停下休息的情況,則心肺功能較差;如爬1-2層就嚴重喘不過氣,說明可能存在心肺問題,需要引起警惕。距離大于550米則心肺功能良好;距離為400-550米為中等水平;距離小于400米可能心肺耐力不足;距離小于300米建議盡快就醫,可能患有慢阻肺(COPD)或心力衰竭(心衰)。深呼吸后屏住呼吸,用秒表計時最大耐受時間(不要強行憋氣)。屏氣時間大于40秒則肺功能較好;30-40秒為正常范圍;時長小于20秒可能肺活量不足。通過快走或慢跑3分鐘讓心率上升,然后立即停止運動,測量第1分鐘的心率下降值。若1分鐘內心率下降大于20次,則心肺功能優秀;心率下降12-20次為一般水平;心率下降小于12次,可能為自主神經調節異常,如長期壓力大、缺乏運動等。
慢跑/快走: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6個月后,最大攝氧量(VOmax)可提高15%-20%。游泳:每周2-3次,每次1公里(或30分鐘間歇游)。適合關節不好或超重者,并且水的壓力能增強呼吸肌。騎行:選擇緩坡路段,提升心肌耐力,每日騎行30分鐘可降低靜息心率5-10次/分。由快跑30秒到慢走1分鐘,重復8-10組,每周2次。12周后,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使最大攝氧量提升25%。增強下肢訓練(如深蹲、弓步)與核心訓練(如平板支撐),選擇6-8個動作(每組12-15次),推薦每周2次,每次20分鐘。腹式呼吸:吸氣時鼓腹(非挺胸),呼氣時收縮腹部,每天5分鐘。縮唇呼吸:用鼻子吸氣2秒,縮唇如吹口哨般緩慢呼氣4秒。戒煙:據綜合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2019研究表示,戒煙1年后,肺功能指標下降速度減緩50%。飲食優化:多補充富含歐米伽-3(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亞麻籽,可有效減少血管炎癥;增加藍莓、綠茶等抗氧化劑攝入,保護肺泡細胞;少鹽控糖,每日鹽的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內,預防水鈉潴留加重心臟負擔。睡眠管理:保證每晚足夠睡眠時間,睡眠呼吸暫停(或打鼾嚴重)患者需就醫。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網江蘇頻道,專家: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際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蔚藍講壇專家錢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