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東,原名陳鎮東,生于1917年,福建泉州南安人。少時隨家人僑居菲律賓,上世紀30年代中期回國到上海求學。在學校黨組織影響下,他積極參與抗日救國運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陳振東奉命撤退到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同年年底到蘇皖邊區阜寧縣任職。
抗戰時期,由于海水內退且沒有堤壩阻擋,當地村民飽受海潮襲擾之苦。為抵御當時阜寧縣東北地區經常發生的海嘯災害,1941年,縣參議會決定修筑沿海大堤,時任鹽阜區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八灘區區長的陳振東擔任現場指揮。
經過緊張的籌備,海堤北段工程于1941年5月正式開工。陳振東夜以繼日地忙著布置工作任務,組織糧草運輸,調撥施工物資,檢查施工質量,同民工一起挖土推車,同區隊戰士一起站崗放哨。然而,國民黨及敵偽在政治上所進行的陰謀破壞從來沒有停止。1941年7月的一個晚上,陳振東被以“區隊警衛班長”身份隱藏在身邊的土匪爪牙李學正出賣,當地土匪將其綁架至射陽合德據點。匪首顧德揚威逼利誘,妄圖迫使陳振東投降,并供出內部機密。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陳振東堅貞不屈,誓死不從。
最后,心狠手辣的顧德揚匪幫竟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將陳振東殺害。臨刑時,陳振東鎮定自若,視死如歸。在英勇就義之際,他面對海堤方向,放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消滅土匪、強盜!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一條24歲的年輕生命,就此犧牲在他守護的海堤上。1945年,經阜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批準,將烈士戰斗過的地方命名為振東鄉,現為濱海港鎮,但仍保留濱海港鎮振東村的地名。濱海港鎮境內還設有振東初級中學、振東中心小學等。